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初冬小麦出现苗黄、苗弱、枯死现象原因分析!

    信息发布者:Nan350661859
    2025-04-04 09:37:04   转载
    近期不少农民朋友反映小麦出现黄叶、烂根、枯萎等现象,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黄苗、死苗的原因:

    1、品种选择不当

    如选择了弱冬性、分蘖节较浅、抗害性较差的品种,幼苗受地温温差变化较大的影响,会导致出现死苗现象。

    2、播种过深


    多发生在旱坡地、沙土地、机播地。小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播种过深,植株下部缺氧,麦苗瘦弱,分蘖显著减少,甚至不分蘖,形成独苗。在新分蘖节形成并发出次生根之前,下部根系缺氧,吸收养分困难,麦苗脱肥发黄。

    3、播种密度大

    出现“从籽”麦苗发黄。播种过密,单株营养面积小,常导致分蘖缺位,形成空节现象。还易导致麦苗徒长,缺肥缺水发黄。4、虫害:

    如麦蚜、麦蜘蛛等会吸取叶片汁液而造成叶片发黄。(这主要发生在越冬期前后。)地下金针虫危害也会造成小麦黄叶、死苗现象。

    5、病害:

    小麦发生叶枯病、纹枯病、根腐病等,这些病害在发生初期都会表现黄叶。

     纹枯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近几年来,由于纹枯病菌田间累积增多,该病发生地域迅速扩大,危害日趋严重。

    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常造成小麦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小麦根腐病菌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子表面与菌丝体潜在种子内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也能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


    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土壤带菌和种子菌是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源。当种子萌发后,病菌先侵染芽鞘,后蔓延至幼苗,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可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不耐寒或返青后遭受冻害的麦株容易发生根腐。


    6、除草剂药害

    1. 拌种量大,造成叶片黄死;

    2. 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如农民在玉米上施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即便正常用量的话,也要与后茬种植小麦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保证对小麦没有影响。

    3.冬前小麦除草气温低,易产生除草剂药害。

    7、秸秆还田,无镇压。

    现在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厘米,有些地块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较大,易造成麦苗根系悬空,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出苗不齐,稀疏。

    此外,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也会引起麦苗发黄,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现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